Content on this page requires a newer version of Adobe Flash Player.

Get Adobe Flash player

紙張教室

首頁 / 紙張教室 / 人類歷史上造紙技術的大遷移(五) 造紙碰上印刷引燃了文藝復興的大火

人類歷史上造紙技術的大遷移()

造紙碰上印刷引燃了文藝復興的大火

創新的發明,有時還需要時空的配合才能迸出火花,只是好不容易折著了的火花是否會曇花一現,又跟所處的背景環境更有絕對的關係。造紙技術漸步成熟,書籍的產出也慢慢增加,整個生產過程裡最緩慢的一環落到手抄書寫上。

十一世紀時,中國的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他把每個中文字用黏土各別切刻成字塊,然後再把字塊排進鐵板上,這些可以重複取出使用的字塊替代了每一頁都要新刻一塊木板來複印的板。這項獨特的發明在當時有著兩個罩門:一是黏土易碎不堪反覆多次甚至快速使用,二是中文字數多達數千個,備量和排版上工程浩大,原本希望節省的時效卻不見成效,所以這個發明很可惜的很快成了歷史的陳跡。

這一回中國這樣的人類發明創舉有沒有透過絲路亦或蒙古大軍兵臨維也納時傳了出去不得而知,倒是四百年後地球另一端德意志的一名冶金匠兼出版商人古騰堡(J.Gutenburg),把金屬融冶鍛造成各個字母,加上歐洲文字不同於中文只是利用幾個字母編排而成,這樣的活字版印刷術巧妙的同時解決了當年畢昇碰到的問題。

紙張能夠點燃近代到現代人類歷史上的這場大革命,活字排版印刷技術的發現必然是其中關鍵的點火者。

Close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