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on this page requires a newer version of Adobe Flash Player.

Get Adobe Flash player

紙張教室

首頁 / 紙張教室 / 人類歷史上造紙技術的大遷移(一) 文字的演變與紙張的前身

人類歷史上造紙技術的大遷移()

文字的演變與紙張的前身

人類文明的珍貴在於留下了紀錄,紀錄的豐富度則在於書寫文字的發明。

據知人類書寫文字至少有三個發源處而且被流傳下來,一個是中原地區的中國、一個在南美、另一個則是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蘇美王國。

蘇美人在西元前八千多年開始改變游牧的型態而形成了聚落,時間過了四千年,蘇美王國的京城烏魯克(Uruk)開始有了以記號、圖示來保存的話語。這些記號慢慢演變為形象,抄寫人員必須以尖銳的針狀物做為筆在泥板上做紀錄,這種以楔狀物刻出的文字被後人稱之為楔形文字。體積大、笨重而且容易破碎的泥板可以想見並不是很好的傳遞工具,但是不管如何,這畢竟是一項令人激動的發明。

時間還是最好的良藥,泥板雖然傳遞不便,數百年後也就是西元前三十二世紀的埃及,在緊鄰相隔地利之便的環境下埃及人借用了蘇美人楔形記號的規律來造字,另外再加上了鳥禽、太陽圖像以及豐富的色彩,創造出了象形文字。

初期這些文字被刻在石頭上,而石頭則是多用來覆蓋在石墓、牆壁或金字塔上,慢慢地獨產在埃及的莎草也被拿來搗平後作為另一種書寫的材質。英文裏頭的紙(paper)這個字就是起源於莎草”(papyrus),只是這明顯是一個不當誤用的結果,因為就我們對於紙張的關鍵定義之一在於它經過了浸漬的製造過程(在水中浸泡進而破壞原有纖維的過程),莎草顯然沒有這樣的處理。無論如何,這個發現遠較泥板來的便宜又方便,古希臘、羅馬時期人類文明能夠有這般輝煌的發展,莎草當居首功之一。

Close

忘記密碼